伍芳芳怎么也没想到,从2020到现在,自家食品厂生产的炉馍彻底火了。
有多火?“过去一天做炉馍用250斤的面,现在得500斤,有时还不够。2月份到现在,差不多60天时间卖了5万多个炉馍。”伍芳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30岁的伍芳芳是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的移民。2016年,她和老公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宁夏伊瑞朵的食品厂。4年时间,夫妻俩不仅用小炉馍“烤”出了红火日子,还带动更多移民脱贫致富。近日,记者来到金星村,探访小炉馍的致富经。
一进食品厂,伍芳芳便带领记者走进生产间,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,上百个炉馍排列整齐,11名员工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。在伍芳芳食品厂里务工的妇女,均来自金星村和良田镇,在家门口一个月不仅能赚3000元~4000元左右的工资,还可以顾家。
看着一个个炉馍在姐妹们娴熟的手中反转、切片、包装,伍芳芳的思绪回到了十二年前。2008年,伍芳芳跟随父母从固原市泾源县搬迁到金星村,从此扎了根。
“家里所有收入就靠父母打工,我又是老大,在蛋糕店、食品厂都打过工,包月饼、做蛋糕、烤饼子,跟面点有关的我都学了个遍。赚不上多少钱,就为学手艺。”伍芳芳回忆起当学徒的日子感慨道。
“不想再给别人打工,想自己创业,家里人也不用再在外面漂了。”伍芳芳说出了开食品厂的初衷。2012年,伍芳芳和老公相识、相恋,2014年走入婚姻的殿堂。伍芳芳的老公曾在食品厂打工,有生产和销售的经验,夫妻俩一拍即合,在村里开个食品厂。
借钱、画图纸、盖房、进设备、办执照......2016年年底,看着宁夏炉馍厂投入生产,伍芳芳抑制不住地激动。她把刚烤好的炉馍拿给家人“试吃”,大家都称赞:“好吃,肯定大卖。”
“还是想简单了,以为只要好吃就有人买。我们抱着炉馍到处跑市场,结果超市担心没人买,不让放我们的食品。”伍芳芳傻眼了。
市场打不开局面,食品报废率高。“D一年赔了10万多,难熬的很。”看着积压的食品,伍芳芳决定再赌一把。
“做食品是良心活,品质得让大家放心。让别人试吃后都得多问一句,口感咋样?还需要改进啥?”那段时间,伍芳芳盯着生产环节不敢松懈,哪儿人多伍芳芳的老公就把炉馍拉去“推销”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8年下半年,食品厂有了转机。“舍得放油,味道好、实惠、价格公道,超市开始认可炉馍,口口相传,要货的也越来越多。”伍芳芳的心踏实了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良田镇政府打通网上销售渠道,帮助移民带货,一时间,伍芳芳的炉馍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追捧。
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到成规模销售,伍芳芳道出了一句真心话:“苦尽甘来。”
2018年,纯收入50多万元,2019年,纯收入超过70万元,产品从初期的炉馍、芝麻饼和麻饼到现在的十几种,炉馍从一天卖几十个到现在多时能卖1200多个,务工移民从一人到现在多时的二十多人,伍芳芳的食品厂蒸蒸日上。
“要扩大生产规模,带领村里更多的姐妹脱贫致富。顺应顾客的需求,我们给炉馍设计了一款高大上的包装……”对于未来的创业路,伍芳芳信心满满。
记者手记:记者采访结束想要购买两箱炉模时,伍芳芳面露难色。原来每天生产的炉馍早已销售一空。伍芳芳从给家人留的炉馍里给记者匀出了24个。在伍芳芳的手机里记者看到,买炉馍的市民已经排到6天后。创业路上,伍芳芳没有向困难低头,大胆尝试,用自己的坚持换来成功。相信在不久的以后,越来越多的移民在伍芳芳这样的“引路人”带领下,必将敲开脱贫致富的大门。
企业名称:宁夏伊瑞朵食品有限公司
企业地址: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德胜工园区伊园路2号
扫码进店,选购商品